近年来,大方镇党委紧扣省、市、县“百千万工程”有关部署,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困境的根本抓手,鼓励村党组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带头创办产业项目,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探索出百香果和乌榄树两个本土农产品“空间互补、效益叠加”的发展新路,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注入“硬核支撑力”。
党建沃土催生产业新苗。大方镇坚持发挥支部领航核心作用,面对挖根类南药整治后的产业转型难题,镇党委提出“支部领办产业,扩大特产优势”的破题思路,明确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干部+农村党员+退休党员”的攻坚队伍,以“党建红”推动“产业旺”。镇党委书记率先垂范,主动外出引进“钦佑K99”优质黄金百香果种苗2.1万株和乌榄树苗700株,驻村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对接驻镇帮镇扶村项目,累计争取资金41.2万元投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村“两委”班子率先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带领党员干部入户动员群众整合零散土地90亩,裸露地块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农村党员积极响应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期间投工投劳、出资出力,退休党员干部主动了解社情民意、参与纠纷调解,维持片区民情稳定,为推进产业进程贡献力量。在镇、村、组三级的同频共振下,上福村20亩、三和村70亩两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相继落地,“百香果+乌榄树”的产业蓝图从纸上落到了田间,有效实现裸露地块“变废为宝”的根本转化。
人才活水引领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作用,精准聚焦百香果、乌榄树种植技术瓶颈,依托镇委党校、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产业基地等阵地构建“党校+驿站+基地”的三级培育体系,破解山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和技术短缺难题。在产业基地设立镇委党校现场教学点,邀请高校教授、农林专家、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现场授课8场次,覆盖农村党员300余人次,有效夯实技术基础。积极组织技能比武与现场研学活动,把党员骨干培养成技术骨干,成功构建“党员技术骨干+普通农户”的示范带动链条,目前已在农户中培育种植能手30名,为全面推广种植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技术纽带作用,积极对接广西钦州农科所专家团队、郁南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家团队、本土林业人才等省内外农林专家、乡土人才到现场调研,周密制定种植规划,进一步优化“百香果+乌榄树”间种模式,形成生态上固土保水、改良土壤,空间上立体分层、循环利用,效益上以短养长、长短相益的科学发展格局,经济效益较单一农产品种植提升超过70%。目前两个基地共间种百香果19500株、乌榄650株,在党组织引领下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的双重目标。
互助赋能构建共管格局。镇党委活用积分激励机制,印发了《郁南县大方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互助工作队工分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将基地管护工作纳入积分获取途径,鼓励互助工作队和周边群众共同参与基地管护,同步解决产业长效管护人力不足与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的双重难题。创新构建“互助治理单元”运营模式,通过村支部每周2次发布任务的方式,吸纳互助队员参与基地运营,实现产业基地日常管护全覆盖。镇村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担任政策顾问,组成3批约15人的核心团队,形成“队员牵头、能手攻坚、顾问护航”的联动架构,在产业链条上形成“微堡垒”,指导互助队员开展工作的同时,记录工作完成情况,为队员赋分提供依据。此外,基地采取“固定岗+灵活岗+志愿岗”三轨就业模式,面向互助队员长期提供15个固定岗位,采摘期扩容至30个岗位,并依托积分激励机制常态化提供数个志愿岗,按“1工时得1分”“1有效建议得3分”等方式动态赋分,村民凭分兑换鲜果、果苗、其他物品或优先竞聘基地岗位,广泛鼓励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等群体参加互助工作队,到基地体验产业运营,着力培育并留住本地乡土人才。目前已有33人次参与志愿岗获取积分,兑换物品共12件,管护成本较基地聘请农民工下降约20%,实现基地稳健运营与村民就业增收的双赢格局。
社会合力架起惠农金桥。大方镇聚焦山区交通不便、物流滞后、电商薄弱等制约发展的痛点,坚持强化党委统筹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先锋队对症下药,多维度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镇党委积极邀请高校“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下沉到村,在乡村直播间开展线上平台直播销售,观看人数超过1.2万人,乡贤能人参与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挖掘,显著提升附加值,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扩面宣传,通过线上渠道将1100斤百香果直销全国市场。镇村党组织精准把握契机,充分借势“黄皮节”大型活动平台,组织党员示范户与经营户现场设点展销,以“鲜果直售+冰饮制作”的方式进行推广,在炎炎夏日中有效吸引客流,3天累计吸引客流量超过1000人次,饮品销售额超过15000元,大幅提升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对接本地乡贤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协议,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进入采摘期以来,基地鲜果库存持续实现“日清零”,当周销售额突破1.8万元,成功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品牌品质并重”的销售模式,上福、三和试点村预计可自主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17万元,有效破解农产品“出山难”问题,切实把产业发展的红利转化为惠农富农的实际成效。
在党组织坚强领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生态友好的百香果与乌榄树成功替代了巴戟天种植,实现了生态复绿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未来,大方镇将继续立足山区实际,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双产融合,在党旗引路下推动更多共富硕果挂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