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郁南县林业局联合千官镇派出所,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幼鸟,并移交至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专业救护。此次行动是郁南县深入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的生动实践。
警民联动 及时响应
6月10日下午,千官镇某村民在辖区树下草堆中发现一只蜷缩的猫头鹰幼鸟,因担心其安全,立即联系千官镇派出所。接警后,派出所民警迅速抵达现场,并第一时间通知县林业局。经初步观察,幼鸟体表无明显外伤,但因未具备飞行能力,无法自主返回栖息地。郁南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后,考虑到局内缺乏野生动物专业救护设备和人员,决定启动跨部门协作机制,将幼鸟移交至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专业救护 科学处置
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作为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承担着野生动物接收、救治、野化训练及放归等职责。工作人员接收幼鸟后,立即开展健康检查,确认其生命体征稳定,并制定了针对性的照料方案:提供符合猫头鹰食性的活体饵料,模拟自然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逐步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根据救护中心流程,待幼鸟达到放生条件后,将选择生态优良区域放归自然,确保其能融入原有生态系统。
生态向好 全民参与
此次救助行动是郁南县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3.11%,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持续改善。公众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仅2024年以来,县林业局已接收群众主动移交的蟒蛇、猫头鹰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只。
多方协同 长效守护
郁南县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以此次救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一方面,加强与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常态化合作,定期开展救护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力度,通过“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等活动,引导公众科学参与保护。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既是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举措。此次猫头鹰幼鸟的成功救助,彰显了郁南县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坚定决心。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南粤大地持续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