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千官镇古罗村党支部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以“提升支部组织力、提升党员凝聚力、提升党建创新力、提升为民服务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四力提升”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争创“五强”党支部,凝心聚力打造“竹器之乡 绿美古罗”。
党建引领、精准发力,提升支部组织力
坚持党建引领,核心在“党”,关键在“建”,重在引领。千官镇古罗村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制度。创新运用“党建+积分制”工作模式,将党员群众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丽庭院创建、矛盾纠纷调解、文明实践活动等行为转换成积分,塑造乡村向上向善好风气,目前已吸纳党员群众340多人参加“党建+积分”兑换活动。紧扣“支部抓、抓支部”这个关键,扛牢基层党建责任,构建“支部领航、党员先行、群众跟跑”的联动工作格局,通过参加“头雁领航大比拼”“书记项目”等活动,着力打造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古罗品牌”,让党支部成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主心骨”。
固本强基、锤炼党性,提升党员凝聚力
以“三会一课”为主要抓手,依托“主题党日”“乡村讲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为载体,利用镇委党校、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等资源,组织村“两委”干部、普通党员、村民小组长等开展观摩交流、学习培训。今年以来,古罗村开展“三会一课”94次,累计覆盖党员475人次;举办流动党员集中学习会4次,学习人数达80多人次,党员教育培训实现全覆盖。注重发挥镇村干部、党员中心户和党员志愿者在中心工作的模范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做表率,辐射带动村民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森林防灭火等。目前古罗村共推选出党员中心户8户,分片负责组织党员群众活动,将党的建设工作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岗共9个,累计参与村内各项工作386人次;着力打造村级后备“生力军”,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群体中储备后备力量人选共4人。
问需于民、未诉先办,提升为民服务执行力
健全完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村党组织体系,不断织密三级党建网格,采取村民点单、组织派单、干部接单的方式,将问题需求清单分派至党员志愿者、镇村干部手中,把全村划分为4个标准网格,吸纳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党员中心户、互助工作队共80人入网入格,结合“四个万家”“四下基层”“干部夜访”与“大走访大排查”活动,聚焦“百千万工程”、基层党建、乡村绿化、产业发展、纾难解困等中心工作,梳理排查一批难点堵点问题,确定“为民办实事”清单70余项。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设置活动场所,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打造“四点半课堂”、老年人活动中心、心理疏导等便民服务点和“古罗碧道”绿美示范点,实现“党员群众需要什么,阵地就提供什么”,至今围绕环境整治、道路硬底化、农田灌溉等方面为群众办实事68件,完成率约98%。
一村一品、特色融合,提升党建创新力
千官镇古罗村竹器编织历史悠久,素有“竹器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古罗村深入实施“一村一品”战略,探索“党支部+能人+销售商”的模式,在竹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全村约有80户懂编织技术,编织的竹器种类众多,有竹簸箕、竹箩、竹筛、竹帽、鸡(鸭)仔筛、竹椅等,部分用于日常生活和装载农产品沿街叫卖,部分售卖到各地,是古罗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古罗村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挖掘“土特产”资源,通过推进“党支部+能人+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南药种植、百香果种植和百部种植等绿色产业链,现在南药、百香果、百部种植面积约36亩,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当地村民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增收致富。同时,古罗村大力发展“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养殖项目,目前已完成签约并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经过多方统筹,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收入达到17万元,比2023年增加收入约2万元,为村内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真正实现强村富民。
接下来,千官镇古罗村将继续瞄准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靶向”精准发力,实现“四力”高效合一,解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密码”,为千官“百千万工程”的加速推进贡献古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