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藤、滤渣、搅拌、烹饪”,下锅炖煮、慢火收汁……一盘盘汤汁浓稠,鲜嫩入味,家乡味道十足的藤仔豆腐出锅了。当传统非遗技艺遇上青年夜校的创意课堂,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味觉记忆的“双向奔赴”为郁南县千官镇青年夜校带来无数欢笑与乡愁的味觉记忆。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群体对非遗技艺的热爱,千官镇特别推出“青年夜校”——“舌尖上的非遗”藤仔豆腐制作技艺学习课程。据悉,千官藤仔豆腐又名“百解豆腐”,是用百解藤作主料、大米作辅料并加适量食用石膏制作而成的一种豆腐。藤仔豆腐既是桌上佳肴,又是食疗养生的食品,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作为郁南县第二批县级非遗项目,该镇坚持在保护和传承中发展,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普及非遗知识,助力“百千万工程”。
课堂上,青年们在藤仔豆腐制作技艺资深爱好者的指导下,从藤仔的揉搓技巧到藤仔汁与米浆的配比,再到搅拌手法和静置时间的把控,亲手制作出孔隙多、营养丰富、绵软柔滑的藤仔豆腐,用欢乐与热情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底蕴。“亲手制作的作品带着文化的温度,这是流水线产品无法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更是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最想念的家乡味道。”在场的青年们感慨道。
据了解,此前千官镇青年夜校开展过“非遗剪纸”等公益课,让青年们以指尖触碰历史,用舌尖品味文化,更让非遗技艺在基层的“烟火气”里焕发新生。从指尖到舌尖,从课堂到生活,非遗技艺正以青春为媒,在热爱中书写传承新篇。青年们青年夜校不仅学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更在文化浸润中坚定了文化自信。接下来,千官镇将持续推出更多受青年喜爱和青睐的非“遗传承+青年夜校”创新课程,为青年提供一个学习技能、丰富生活、提升自我的平台阵地,令青年夜校成为青年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油站”“孵化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的文化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