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化涵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教育引导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重视文化涵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涵育德行、滋养心灵、培根铸魂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就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育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品启迪心智、温润心灵、引领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要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获取丰润的道德滋养,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形成的红色文化中,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文化中获取强大精神力量。通过文化涵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成为持久而深沉的育人力量。
注重实践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实践,才能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要加强实践养成,引导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知行合一。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动员社区、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形成协调共育新格局。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不同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同时要扩大教育范围,辐射到社区、街道、乡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根脉。要特别重视抓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歌咏比赛、知识竞赛、志愿服务、科研发明和创新、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值得肯定、什么必须反对,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完善制度保障
制度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具有刚性约束力,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与保障作用,用刚性制度引领正确价值判断,用法律法规守护公平正义,用行为规范弘扬美德善行。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根据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运用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每个人都要自觉尊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应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形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法治环境、制度支撑。
强化教育引导
教育引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引领作用。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育人工作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其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人们在学习、生活等各种场合都能感知和领悟。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知识教育,深入挖掘各门文化知识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通过多方面教育引导,强化全社会的思想认同。
壮大思想舆论
舆论宣传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动员力和引导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切实提高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创新,以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报纸、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宣传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要找准宣传教育与人们道德情感的契合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身边人、平凡人的动人故事,用科学理论说服人,用伟大成就激励人,让人们听得进、受触动、有共鸣,在潜移默化、情理交融中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