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村的耕地分布零散、碎片化严重,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亩均收益微薄,被群众戏称为‘巴掌田’‘皮带田’。如今,以土地集约化经营为核心的改革实践成功破题,‘小田变大田’让零散田块焕发新生机,有效推动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生态改善。”近日,在郁南县平台镇新乐村,村党支部书记聂永贞欣喜地道说。
聂书记所说的“小田变大田”,源自一场对分散土地进行集约利用的创新实践,背后离不开平台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专家智力支撑与资源整合。今年以来,平台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智库作用,联合佛山市三水区驻平台镇帮扶工作队以及镇各职能部门,借鉴珠三角地区土地集约的成功经验,以垦造水田为契机,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统筹协调政策资源、科学编制土地整合方案、逐户开展政策宣讲,成功整合零散耕地600亩,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土地整合完成后,在镇驿站的协调推动下,新乐村以“集体流转、规模经营、联农带农”为原则,构建起“租金保底+薪金增收”的双重保障体系。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强化就业带动,让土地集约化红利惠及更多农户。在经营主体选择上,工作队充分发挥信息优势,经多方考察,选定本地优质企业郁南县坤为农业有限公司,对608.79亩集约土地进行整体流转,开展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同时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参与田间管理、农机操作等工作,实现村民就近就业。“我们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每年每亩可获得800元固定租金。加上就近就业,不仅土地增值了,我们还成了领工资的工人。”农户周伯高兴地说。
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文艺介绍,土地集约化以来,工作队积极对接省农科院驻站专家黄继川团队,对地力提升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并针对冬种蔬菜开展技术培训和病虫害防控。通过科学制定种植计划,合理安排轮作、间作,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同时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从“零散田”到“整片田”,从“传统耕作”到“智慧种植”,新乐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下一步,平台镇将持续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同时积极探索更多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奋力书写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