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坝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员、乡贤、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群众、学生“五股力量”,立足镇域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形成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一、党员先锋“红引擎”,绘就党建引领新图景
(一)党员率先垂范,让地发展惠民生。老党员率先垂范,结合“千干助千村”行动,带头化解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等堵点问题。例如,深步村党员黄家星主动让地300多平方米,建设桑树种植示范基地观光平台,带动社一村民小组村民主动让地200多平方米建设休闲观光绿道;双凤村党龄超50年的叶洁芳、黄树桂主动让出闲置土地810平方米用于创建“青年林”,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热情。
(二)党员先锋领航,发展产业促增收。立足本土特色,党员带头深挖荔枝文化底蕴,打造“东坝状元红”荔枝品牌。粗石村党支部积极响应荔枝良种引进推广,在玉兰村建设10亩优质荔枝良种引种示范展示园,引进20多个品质优良、分期成熟上市的荔枝品种,带动50余户农户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通过党员牵线在玉兰村设置荔枝临时销售点,助力荔枝销售额达250余万元,促进农户增收致富,2025年荔枝产量约400万斤。
(三)党员带头攻坚,结对共享促提升。创新推行“1个典型村+N个面上村”党建结对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在镇党委组织下,党员带头攻坚,在粗石村、深步村、龙塘村等典型村开展3轮集中攻坚,面上村积极响应,累计组织发动党员群众26264人次支援典型村建设。同时,典型村党员骨干主动分享经验,带动6个面上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村容村貌整体跃升,群众满意度达91%。
二、乡贤能人“归巢雁”,注入反哺桑梓新动能
(一)热心捐资助建民生设施。乡贤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踊跃捐资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粗石村陈氏宗亲乡贤捐资约25万元助力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提升道路、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深步村乡贤捐资约18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这些项目的建成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公共设施水平和村民生活便利度,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二)乡贤调解促进基层善治。发挥乡贤德高望重、见多识广、公信力强的优势,协助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深度融入镇村“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积极参与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历史遗留问题的调解。深步村充分挖掘乡贤以及村法律顾问调解队伍,成功化解了积压多年的16宗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了从信访维稳问题突出村到省级典型村的转变。
(三)绿美公益共建生态家园。依托“乡贤议事厅”平台,开展“我为家乡添片绿”等主题活动,发动乡贤慷慨解囊支持家乡绿美建设。累计筹集资金24余万元,在镇村主干道、河堤两岸、公共绿地种植宫粉紫荆、金煌芒等乡土树种2万余棵,打造了“乡贤林”、“人大林”等主题林14个,选树虎岩村林彩容户、粗石村余同建户成功获评省“美丽庭院”户称号,林彩容户为全县唯一获评的省“美丽庭院”典型户,示范带动广大家庭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庭院”,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
三、村干部“头雁”领航,夯实基层治理“主心骨”
(一)网格包干实现精细服务。全镇科学划分为12大片区治理网格和70个自然村微网格,全面推行“班子包村、干部联户、小组长包片”的责任机制。明确每周二、四为“驻村服务日”,包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下沉网格,通过“板凳会”、“田头会”等形式,面对面听取诉求、解决问题。今年以来,网格员处理各类民生问题线索43条,经网格联动快速响应,高效解决了路灯维修、道路硬底化等民生实事10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二)互助联动激发群众参与。村民小组长牵头,吸纳由当地党员干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共计875人组成全镇70支“百千万工程”互助队,互助工作队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开展互助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清洁家园·共创文明”等主题服务活动100余次,覆盖群众2万人次,带动群众从“站着看”变为“主动干”,有效破解了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窘境,形成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良好氛围。
(三)产业示范引领土地增效。村民小组长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土地流转、引进致富项目。双凤村村民小组长陈叔,率先将自家土地流转,并积极动员本小组村民,支持引进华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现代花卉种植基地,建成高标准大棚4万平方米,不仅实现了260亩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更直接带动周边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约100万元,户均增收超万元,成为强村富民的生动样板。
四、群众主体“齐上阵”,激发内生动力聚合力
(一)环境共管提升人居品质。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行动,紧盯“脏、乱、差”,聚焦农村危旧破房清拆、人居环境整治等开展“地毯式”清理整治,自4月27日启动清拆攻坚行动以来,截至6月中旬,超7468人次参与“大兵团作战”,全镇累计清拆危旧房434栋36312.33余平方米,整治违建27处,整治管线570处18.8公里,整治乱堆乱放和清理卫生死角4949处,清理整治沟渠约1154处,清淤总量超过1.6万立方米,推动乡村风貌实现“美颜焕新”。
(二)群策群力共建幸福家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合力提升村庄基础设施。石咀村群众主动让地建设1500平方文体广场,并积极参与广场绿化种植,龙塘村群众自发筹资建成上围广场1个,极大满足了本村村民运动休闲需求。同时,群众积极响应,在思磊村党支部书记叶宇廷带领下,群众乡贤筹资3万余元,完成天堂村300米泥泞村道硬底化,切实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三)文明实践丰富精神生活。依托1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2个村级实践站,整合资源、丰富载体,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今年以来,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艺起乡见“百千万”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8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1000人次。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提质工程,新增图书500余册,组织开展“送戏下乡”20多场。积极培育本土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最美志愿者”伍嫦梅等先进典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五、学子少年“传薪火”,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高校力量驱动产业升级。东坝镇积极引入高校科研力量,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并通过技术平台及产学研联结,加强对各村蚕桑产业的技术指导。以“延链增益”为核心策略,指导整合11家蚕桑关联企业,形成“种养—加工—研发”协同网络。其中,郁南众诚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年养蚕18批次,产鲜茧18吨,并创新利用废弃桑枝培育秀珍菇、桑黄灵芝,带动农户年增收12万元。
(二)“小手拉大手”共建绿美家园。组织师生志愿者逾250人次,分批次、常态化参与“绿美东坝”植树护绿行动,深入镇村、河岸、校园周边等地,累计栽种乡土树种300余平方米。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在学生心中厚植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形成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风尚。
(三)文化IP赓续乡土文脉。组织动员东坝籍大学生寒暑假期间,返乡组建“青春宣讲团”和“文化志愿服务队”,深入各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宣讲等志愿活动27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为乡村添活力,也增强青年学子归属感;组织中学生成立“乡村美化小分队”,挖掘蚕桑文化,设计绘制扎染作品,并开展“蚕桑文化”校园主题社会实践,到东坝镇特色农产品基地(桑果园)参与农事体验,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思维。
通讯员: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