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我家的关心和帮助,有他们的关心关爱,感觉很温暖。”
莫伯是平台镇平台村委会低保对象,今年七十多岁,与妻子抚养三个孙子,儿子已故,儿媳自儿子死后亦下落不明。今年4月份,因患肺癌花费了5余万元,使得本来就困难的情况下更加雪上加霜。镇民政工作人员、双百社工主动入户走访后,发现其并未申请临时救助,考虑到后续治疗康复问题,镇社工主动协助莫伯申报临时救助,暂时缓解了他家的困难……这是平台镇推进“党建+社会救助”的缩影。
今年以来,平台镇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救助”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聚焦困难群众,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在推进“党建+社会救助”工作中,平台镇坚持主动发现、精准救助,从“被动”到“主动”,在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中实行党员干部和双百社工包村包片,无缝对接困难群众需求,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
以“三先三访”促“主动发现”。“红微网格员”走访困难群众时,主动发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每个网格以党员为“骨干”,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总网格长,党员小组长为网格长,无职党员为网格员,真正转化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民情前哨”“末梢神经”;驻片镇村干部利用“屋场会”夜访困难群众时,主动发现。利用晚上或雨天,在人员易聚集的祠堂、文化室、广场,召开“百姓屋场会”,了解生活状况,听取困难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双百社工走访困难群众时,主动发现。真正下沉到基层一线,协助镇、村不断听取群众需求。今年以来,通过“三先三访”共实现走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1188户2028人,解决困难735个,帮助81名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共计17.15万元;帮助74人纳入低保救助,20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救助,22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救助,102人新办残疾人证,65人申领残疾人“两项补贴”,3个孤儿申领孤儿生活补助。
以“一用一联”保“精准救助”。镇民政办通过用好社会救助平台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在册困难群众因病因灾因学等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情况,给予“支出型”基本生活救助;强化与医保、人社、应急、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暴力伤害等特殊情况及时比对,对因特殊困难导致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及时进行“急难型”临时救助。
今年7月,在田村委村民刘大哥的二儿子因与同学发生争议,双方动手致伤,现已医治近十万元,其中刘大哥夫妻双方没有稳定收入,还有3个子女需要读书,生活陷入困难。镇政府与学校双方衔接主动为其申请社会救助,当即在当月落实了全户6个人的低保,并为其申请临时救助,及时解决了燃眉困境。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今后,平台镇将继续紧抓党建引领,构建“党建+社会救助”工作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困难群众,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切实履行好保障政策要求,为困难群众解急难、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