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镇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深入发动党员、乡贤、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群众、学生等“五股力量”,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平台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为“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见效注入了澎湃动能。
党员先锋领航,筑牢攻坚“主心骨”
平台镇党委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将全镇划分为88个小微网格,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小组—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网格员以党员为主,包片联户,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025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28起推动政策宣讲、环境治理等工作常态化、全覆盖。推行“党员领办攻坚项目”机制,聚焦土地流转盘活、特色产业推广、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任务,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攻坚克难谋发展。“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镇党员共领办相关项目16个,完成率达92%,有效破解了一批发展堵点。例如,妙门村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内党员带领下,将村内120余亩荒地流转盘活,成功引进富硒黄金百香果种植项目,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参与,预计年增收超200万元。创新党员服务管理模式,将参与“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项目贡献、带动成效等纳入范畴,定期在党务公开栏和线上平台“晾晒”,结果与评优评先、激励关怀直接挂钩。实施以来,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和贡献度显著提升,今年4月底以来,全镇吹响“三清三拆三整治”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号角,党员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活动达600余人次,带动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乡贤企业聚力,汇聚发展“智囊团”
通过“乡情纽带”+“企业助力”,健全完善镇村两级乡贤、企业数据库和联络机制,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契机举办乡贤座谈会,号召乡贤企业为全镇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仅今年春节期间便成功吸引12间企业、132位乡贤返乡助力,吸纳乡村建设、治理有效建议10余条并获得捐资捐物合计约40多万元。因地制宜实施“乡贤+产业链”赋能计划,根据乡贤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家乡产业发展需求,组建由12名涉农、文旅、商贸领域的乡贤组成“产业发展顾问团”,为全镇产业发展提供规划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一系列服务。成立以来,顾问团为全镇沙糖桔、香蕉、油茶等主导产业升级提出关键建议18条,协助引进新品种3个、新工艺2项,促成农产品外销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45%。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领,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募资超400万元完善当地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事业。如“亮灯工程”为赐步村、中村村、妙门村、在田村等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惠及群众6000余人,成为改善民生、提升福祉的重要力量。
村组干部筑基,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围绕“百千万工程”政策解读、项目管理、群众工作等开展专题培训15场次。由经验丰富的离任村干部或镇干部结对帮带新任干部。组织村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经验6次。经过淬炼,村干部谋划和落实项目的能力显著增强,成功申报并实施县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项目5个。各村、各自然村积极推广“榕树下议事”、“祠堂议事”等灵活多样的“议事小院”模式,由村民小组长或村干部主持,定期组织村民围绕本村“百千万工程”项目规划、资金使用、环境整治等议题开展协商。通过“议事小院”成功解决涉及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维修、垃圾清运点设置等事项85项,村民参与率、支持率大幅提升。压实村民小组长“包片联户”责任,明确其为政策宣传“最后一米”、信息收集“第一触角”、矛盾调解“首道防线”、项目推进“现场监督员”的职责定位。
广大群众参与,唱响共治“主旋律”
组建77支“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由党员干部和村民共同组成,动员群众参与村庄建设与治理,建立乡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民参与房前屋后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参与公共区域清洁、美丽庭院创建等,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局面。挖掘培育乡村本土能工巧匠、种养能手、电商达人等,鼓励其利用自家院落或闲置空间设立“能人小院”,作为技能传授、经验交流、小规模生产的微型基地。这些“能人院落”逐渐发展成为家庭农场,最近一年全镇新增家庭农场30多间,成为带动群众学技能、增收入的重要平台。广泛动员群众加入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百千万工程”开展政策宣传、助老扶幼、文化惠民、平安巡逻等志愿服务。组建“夕阳红”调解队、“巾帼”环保队、“红领巾”宣传队等特色队伍26支,注册志愿者达1800余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300场次,服务群众超万人次。“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平台镇蔚然成风,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
莘莘学子添彩,培育未来“生力军”
依托青年先锋力量举办“党建引领乡村绿化”系列活动,其中古勉村以“青年林+”模式推进主题林建设。通过整合中山、云浮两地资源,组织百名青年志愿者种下黄花风铃木、沉香等苗木500株,并由返乡大学生组成的“生态规划青年团”参与设计,青年企业家助力项目推进,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协同”的共建格局。同时,深挖沉香等特色苗木的经济价值,依托中山对口帮扶协作,打造“云浮·中山青年绿美公园”,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带动村民种植沉香超200亩,并将后期养护纳入村规民约,确保“生态共建、成果共享”。组织镇内中小学生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在老师指导下成立青年夏令营,将课堂所学环保、卫生、安全、法律等知识,通过编排小节目、绘制手抄报、入户讲解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家人和邻里乡亲进行宣传普及。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成为传播文明理念、提升村民素质的独特渠道。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参与村庄清洁日、垃圾分类实践、植绿护绿等行动。通过学生日常监督提醒和家长以身作则,有效促进了家庭卫生习惯养成和公共环境维护意识的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带动了超过4000个家庭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平台镇通过系统性整合、精准化发动、制度化保障,有效激活蕴藏在党员、乡贤、村干部、群众、学生中的“五股力量”,使其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之路,为“百千万工程”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上开花结果贡献坚实的“平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