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南江口镇河塱村的早稻田里,金色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清香。谢桂权穿梭其间,手中饱满的稻穗,是他带领乡亲培育的富硒好米,也是他用军人担当浇灌出的“致富稻”。
谢桂权是土生土长的南江口人,曾在军营淬炼5年。服役期间,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突出的工作表现,先后荣获“三星尖兵”“优秀新训骨干”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12年退役后,谢桂权前往北京发展,在短短两年内便晋升为企业高管。2015年返乡探亲时,他敏锐地发现,家乡优质的农产品因销路不畅而滞销,而一线城市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却持续旺盛。这一市场机遇,在他心中播下了返乡创业的种子。
2016年,得知县里公开招聘信息员的消息后,谢桂权毅然放弃北京的高薪职位,决心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产业发展。12月,他牵头组建“郁南县犀牛山种养专业合作社”,确立了“发展扶贫产业、带动乡亲致富”的宗旨。在品种选择阶段,谢桂权带领团队反复试种比较,从数十个品种中精选出全国优质稻金奖品种“野香优莉丝”。2019年,结合健康消费趋势,他锁定富硒水稻发展方向,通过建立试验田开展对比种植,系统记录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全力攻克种植技术难关。经专业机构检测,其培育的稻米硒含量稳定达到富硒标准,且具有“香、软、糯”的独特口感,即使二次蒸煮仍保持浓郁米香,精准契合高端市场需求。
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试种失败的经历曾让村民产生观望情绪和质疑,但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政策帮扶和省农科所的技术支持下,谢桂权坚定发展信心。他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统一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保底价收购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他亲自指导村民把控浸种水温、规范插秧行距,并引入无人机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确保水稻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天然硒元素。2020年,经过严格检测认证,河塱村的“野香优莉丝”富硒米通过“一村一品”认证,并于2024年成功注册“河塱小丝”商标,其“好水出好米”的品质特色赢得市场青睐。截至2024年,“河塱小丝”种植规模突破450亩,年产优质富硒米202吨,产值达113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保底价回收稻谷,带动304户农户实现规模种植。
每逢丰收季,河塱村的稻田里,收割机穿梭间,富硒稻穗化作金黄谷粒,村民们捧着新米笑得开怀。村民南叔算着账:“种3亩优莉丝,光富硒溢价就比普通水稻增收3000余元!”
从军营到田野,谢桂权用军人的担当与实干,让“一村一品”的稻花香飘两岸,生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深刻内涵,成为乡亲们心中的“稻田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