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温馨的港湾;家,像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着更多的生命内涵,做到心中有爱,才可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有爱才能共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风暴雨。
冯三妹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心公益、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的好评。2020年,冯三妹家庭获评郁南县文明家庭。
一、夫妻互敬互爱,敬老爱幼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冯三妹夫妻二十多年以来来在生活上相互照顾、相互信任,能共同承担家务劳动,他俩结婚三十多年来,一直是边做家务边交流工作情况、商量生活事情,沟通感情,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总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而能及时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夫妻注重以身作则,敬老尊长,夫妻俩对公公婆婆都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起居上悉心照顾,而且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使他们觉得受尊重,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冯三妹的言行就是最好的答案,从结婚进到这个家门到现在,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公公婆婆年龄虽大,但身体还算硬朗,有时也和冯三妹一起做简单的家务,但只要两老想提重点的东西,冯三妹总会抢过去,说什么也不让。村里的人总会时不时听到公公婆婆笑呵呵称赞自己的儿媳妇好呀。冯三妹时常教育他们的女儿要尊重他人,礼让他人,的独立做事,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父母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女儿孝敬长辈、礼貌都待人,主动做事干活。一家人相亲相爱,再大的困难和风雨都不算什么,我为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深感安慰。
二、传承红色基因,热心公益事业
通门是红色革命老区镇,红色革命传统是老区人民的底色,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敢于革命的“老区精神”渗透在骨子里,世代继承红色基因强化了群众主观意识,政府引导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激活了老区群众的红色基因,引爆了群众自主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的自我革命“激情”。自2018年,顺塘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冯三妹丈夫王名锋作为一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为村中建设出谋献策,并积极到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动带领兄弟叔伯主动参与到村内“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而冯三妹作为妻子,对丈夫的工作非常支持,并带着一家人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工作,将自家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除外,公公婆婆王维南年龄大不能参与劳动中,就发挥长辈效应,通过电话让外出族人捐资捐物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冯三妹带着女儿用行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投工投劳达到36多场次,为了村中能建成新的文化楼,冯三妹家庭主动带头拆了自家旧猪舍牛栏,无偿让出土地约20平方米,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头效益,使得12户村民纷纷让出各自土地建文化楼。为大家带来一个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一体化的场所,充实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三、和睦邻里,相互帮助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冯三妹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对自己家人要关心、关爱,而且还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邻居们也要和睦相处。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忙。他们一家人都期望透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忙的邻居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谁家摆酒席需要人帮忙,第一时间想到就是冯三妹,谁家不够人手摘果,找一下冯三妹帮忙。每次找到她,她总会放下手中的活,很乐意赶过去帮忙。邻居们对她总是赞不绝口。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加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生活会才会更加美丽和谐。